北京奥运会2022官网-北京奥运会官方会刊
红色,蓝色,绿色,白色奥运会上用这些颜色的含义代表是什么?如题 谢谢了
1.琉璃黄: **的琉璃瓦,金秋的树叶和丰收的农田,是北京最亮丽的色彩。“琉璃黄”是北京城市风光特有的颜色,代表着北京独特的自然景观及人文与历史的精彩和辉煌。**在中国的色彩文化中具有崇高的象征意义。将在奥运会专用色彩系统中扮演明亮与欢快的角色。 2.中国红: 中国红是一种陶瓷制品。由于红色在高温条件下很容易分解,极不容易上色,千百年来红色的陶瓷烧制难度非常高。目前中国已经能够生产中国红,其色彩非常鲜丽。 红色是北京的颜色,也是中国的象征。红色的宫墙,红色的灯笼,红色的婚礼,红色的春联,从古至今,北京的生活中充满红色的装饰主题。红色,构成了人们认同北京的颜色。红色是激情和运动的颜色;红色是喜庆与祥和的颜色;红色是民俗与文化的颜色;红色也是北京奥运会会徽颜色的主色。 3.国槐绿 国槐是北京市市树,郁郁葱葱的国槐绿是自然的风采,是生命与环境的象征。国槐绿寄寓着北京珍视自己的家园,与自然和谐发展,表达了“绿色奥运”理念。 4.青花蓝 温润而典雅的“青花蓝”,具有一种历史的美感,是北京丰富多彩的艺术宝藏中极具代表的色彩。象征着文明与创造。 5.长城灰 蜿蜒起伏的万里长城和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四合院民居的灰色,是北京城传统建筑景观中的重要的标志色。灰色是北京奥运色彩系统中独具魅力的元素。 6.玉脂白 “君子佩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以佩玉为道德与修养的标志,“羊脂玉”更是玉中极品。玉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如意的象征。白色是北京奥运会会徽色彩构成重要元素之一,将在奥运会色彩系统中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 注:在 CMYK 与 RGB 中,“玉脂白”同“白色”。
dude乐队的演出历程
2008年8月6日受邀参加奥运会会刊THAT`S BEIJING奥运记者招待会演出
2008年8月6日受邀参加奥运会会刊THAT`S BEIJING奥运记者招待会演出
2008年8月6日D22参加首次公开摇滚演出
之后吉他手Jeremy离开乐队去日本发展,美国吉他手Dan加入
2009年4月22日MAO LIVEHOUSE英国著名Punk乐队MIKE TV中国巡演北京站同台演出
2009年5月12日D22纪念汶川地震演出
2009年6月14日豪运——最后的纪念 我们一起向北方封箱演出
之后吉他手Dan因为工作问题返回美国,波兰吉他手Kamil加入
2009年7月16日MAO LIVEHOUSE——别叫我们老外系列演出
2009年8月9日星光现场——顶尖吉他音乐会
2009年8月16日南昌滨水沙滩音乐节
2009年8月23日MAO LIVEHOUSE东欧朋克班霸Falcongate中国巡演北京站同台演出
2009年8月26日MAO LIVEHOUSE——别叫我们老外系列演出
2009年9月19日MAO LIVEHOUSE鼓楼顽主儿之夜
2009年9月30日柳州世界水上F1大奖赛水上嘉年华演出
2009年10月14日韩国首席朋克乐队THE STRIKERS中国巡演北京站同台
2009年10月30日D22 PUNK/SKA之夜
2009年11月11日MAO LIVEHOUSE“1+1=2” 今年的光棍节不孤单单身派对
2009年12月5日MAO LIVEHOUSE向Beatles及John Lennon致敬+纪念ABBEY ROAD专辑发表40周年演出
2009年12月11日三里屯Poacher's青年旅馆酒吧“现场音乐重回三里屯”
2010年1月28日MAO LIVEHOUSE——别叫我们老外系列演出
2010年1月29日三里屯Poacher's青年旅馆酒吧“现场音乐重回三里屯II”
2010年2月6日MAO LIVEHOUSE致敬Bob Marley演出
2010年3月7日MAO LIVEHOUSE日本著名PUNK乐队SMASH UP中国巡演北京站同台演出
2010年3月23日天津摇滚天津俱乐部
2010年3月24日济南迷失酒吧
2010年3月25日合肥ON THE WAY酒吧
2010年3月26日南京古堡酒吧
2010年3月27日上海现场酒吧昆明路店
2010年3月28日杭州黑根酒吧
2010年4月1日南昌黑铁LIVEHOUSE
2010年4月2日武汉VOX LIVEHOUSE
2010年4月3日长沙46LIVEHOUSE
2010年4月4日广州踢馆LIVEHOUSE
2010年4月5日深圳一渡堂艺术空间
2010年4月6日香港Rockschool
2010年4月7日广州黑铁时代酒吧
2010年4月9日南宁五度LIVEHOUSE
2010年4月10日贵阳LUCK酒吧
2010年4月11日重庆坚果俱乐部
2010年4月16日成都小酒馆芳沁店
2010年4月17日西安光圈CLUB
2010年4月18日郑州7 Live House
2010年4月19日新乡星期八餐吧
2010年4月20日石家庄牛仔80俱乐部(原地下丝绒)
2010年5月1日石家庄嘉禾啤酒音乐节
2010年5月2日北京迷笛音乐节MAO LIVE舞台
小灵童电动车的64V那辆车到底能跑多少公里?车子质量好吗?
施展熊先生学养精深,对传统国粹,很是喜爱,尤其是书画。准确地说,他不应该是一个商家,而应当是一名学者。然而当他看到中国人喝可口可乐,穿阿迪达斯,用松下电器……总有一种失落感涌上心头:为什么中国人就不能生产出更多、属于自己的名牌产品打进国际市场?随即一种信念由然而生“要用我们的产品向世界宣告,中华民族是优秀的!正是这种念头,给了施展熊先生克服困难、直面难题的勇气;正是这种念头,施展熊先生创出了第一个冲向世界市场的自行车自有名牌产品——阿米尼,从而使英国人心悦诚服,放弃了一贯支持本土生产的产品、改弦易辙进口“阿米尼”……
施展熊以自己的一腔热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赋予了民族自豪感予“自强自立,用能力和实力证明自己”的时代新意,从而实现了他产业报国的愿望。
五年前,虽然他已全线“撤离”深圳,但他“壮志未酬”,期待与酝酿郑再一次的东山再起。不久前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深圳,我是要回去的!”
施展熊的产业报国梦,是通过一组组令人震撼的数据编织而成的:昔日年产值不足800万元的一家自行车装配小厂,在1999年就已经发展成为拥有3000名职工、具备400万辆自行车的年生产能力、累计出口创汇超过10亿美元,累计总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自行车总产量超过1000万辆,拥有固定资产10亿人民币,总资产达22亿元人民币的多元化、国际化的世界最大的自行车出口王国。
认识施展熊的人都说,施展熊事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绝于他性格中的坚毅、大度、敏锐、执着的一面,而这些个性的形成,又与他从小寡言少语、对每一件事情都用心沉思的习惯有关。
1944年8月20日,施展熊出生在福建省晋江县的一个侨乡。施氏家族是一个华侨、贸易世家。父亲一直和菲律宾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曾辗转上海、汕头、厦门等地做生意。1945年抗战胜利后,施展熊的父亲又回到了菲律宾继续经商。1955年,施展熊随母亲告别了家乡移居香港。
1972年,施展熊从香港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开始跟随父亲经营家族的大寰贸易公司。那个时候,香港有很多人都在做自行车贸易生意,即把台湾生产的自行车销到欧美等国家。由于需求量大、生产厂家又少,经常出现缺货的现象。“为什么我就不能办一家生产自行车的工厂?”施展熊心想。不久之后,在父亲的帮助下,施展熊开始小心翼翼地涉足自行车行业,创办了一家生产自行车的企业--香港大寰自行车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之后,一些隐性的困扰渐渐浮出水面。当时香港自行车制造业的发展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除了香港的工资成本高、厂房费用昂贵以外,还有当时的政府对危险品采取的严格管制的措施,例如生产企业要将油漆等化学品储藏到远郊,这些规定无形中都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由于生产成本的增加,施展熊生产的自行车在与台湾、韩国的同类产品的竞争中,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施展熊心里的成本账,促成了他日后的深圳之行。深圳的生产成本比香港便宜,至少在工人工资方面。当时香港工人的工资800多元/月、人,而深圳只要150元/月、人左右。一个人的人工成本每月可以节省600多元。再说,当时的深圳特区,刚刚冲破计划经济的束缚,正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此外,深圳特区在施展熊眼里还是一个幅射全国、面向全世界的窗口。综合种种因素,施展熊做出了在深圳办厂的决定。
1981年,施展熊到深圳办厂从事来料加工,把自行车装嵌工序由香港搬到深圳。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施展熊欲将公司做大做强的蓝图渐渐清晰起来。1983年,在作出全面考察之后,施展熊决定把来料加工厂改为合资公司。于是他与国营深圳工业公司一拍即合,逐组合成立深圳中华自行车公司,施展熊与国营深圳公司各占50%的股份,对方提供土地、厂房、人力资源,施展熊提供技术、财力及管理。
深圳中华自行车有限公司于1985年1月正式投产,年产30万辆。之后,逐年扩充,到1989年,产量突破100万辆。
与所有想将企业做大做强的企业主一样,施展熊遇到了资金这个瓶径。如何解决资金链的问题?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施展熊把筹资的眼光投到了资本市场上。
虽然施展熊也知道,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是要受到很多限制的,比如上市公司要遵循的法律法规就比较多等,但是上市之后所产生的附加值不是用简单的数字就可以做一个全面的概括的”。经过精心策划,1991年,公司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更名为深圳中华自行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此中华自行车成了深圳B股发行比例最大(占公司总股数60%以上)的公司。
从买商标到自创名牌
80年代,深圳中华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厂家之一,它的产品遍及欧美。但中华自行车公司在这些地区几乎无人知晓。为什么?因为设在深圳的这家成本低廉的公司,只是替诸如美国的Schwinn这样的名牌作定牌生产。
当然,中华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从定牌生产中并非一无所获。自行车行业权威刊物Bicycling编辑、出版人J.C.McCullagh说:“中华自行车公司能在很短时间内后来居上,得力于Schwinn的技术转让。”通过与Schwinn的合作,中华自行车公司了解了市场,提高了产品质量,并且赢得了信誉。这使它赢得了欧洲和日本的客户,并学会了根据不同市场的特有风格进行生产。
但定牌生产终归存在弊端。施展熊说:“定牌生产无法正确预测到顾客嗜好的变化,也就无法掌握主动权。”他意识到中华公司必须拥有自己的商标。
90年代,施展熊大胆收购了美国的一家自行车进口批发商行,它拥有大名(DiamondBack)商标。施展熊说:“在我们购买大名时,它正在致力于发展成为世界名牌,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之后,中华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有三分之一的产品标大名商标。
施先生说,中华自行车公司这所以购买大名商标,是因为赤手空拳创牌子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而买下一个商标却不失为一条捷径。当然,他也警告说:“购买的牌子必须切合自己公司的文化,并要有优秀的营销人员去发展它。”
中华自行车公司根据各个市场的不同需要设计创名牌的方式。在西方市场做商标广告时,它舍弃读者面广泛的杂志而专注于更有针对性的自行车杂志,体育媒介,同时,在报纸上搞特别促销活动;在中国则大做特做电视广告,因为这是中华公司销量增长最快的市场。要知道,国内很少有竞争者有能力支付如此巨额的电视广告费用。
为保证质量,中华公司投入巨资在美国分公司进行研究和开发,还着力研究碳酸纤维这种新型材料,并自己生产车架、自己喷漆。他还投资兴建了一个年生产能力达300万辆的分厂。中华的副总经理约翰.贝克(JohnBarker)说:“我们把花费巨资购买和发展商标,看作是一种发展投资。”施先生接着说:“拥有了自己的商标,不仅可以更好地计划,而且利润确有提高。”
抓整改 雪三耻
1986年6月,公司刚刚成立6年,准备在海外市场大展拳脚的中华自行车公司遇到了麻烦。负责爱尔兰销售的负责人紧急向公司通报:爱尔兰一位12岁的小姑娘骑着中华自行车(童车)摔伤。总经理施展熊听到汇报后,赶赴爱尔兰处理此事。经过调查,发现导致小女孩摔成轻伤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在崎岖的路面上骑车,二是该童车的前轮胎钢圈变形。另外,该童车已售出一年多,保修期已过。也就是说中华自行车的问题只有一个:承担轮胎钢圈质量而造成的责任。此时,当地的媒体已把“中华自行车质量事故”炒得沸沸扬扬,并表示对中国产品的怀疑,密切关注着中国企业对此事的处理。中华自行车的海外销售代理公司也开始怀疑与中国企业合作是否稳妥。
施展熊在慰问了伤员及其家长后,立即做出如下决定:1.承担伤员的一切医疗费用并给予一定的赔偿。2.将4000多个爱尔兰用户所购买的该型号童车的钢圈,一个也不能少地全部就地换掉。一个星期后,中华自行车公司如期将4000辆童车的轮胎钢圈更换完毕,耗资100多万元。
施展熊的承诺立即在当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认真的中国人》、《勇于承担责任的企业》等文章屡屡见诸报端;受伤的小姑娘及其家长对此事的处理结果深表满意;经销商们的信心大增,销售市场止跌反弹。一年后,中华自行车在爱尔兰的销售量增长了10倍。
当时一些学者将这个个案做为营销策略中一个成功的案例进行了分解,并从中得出了启示,即1.对于消费者,商家负有永远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消费者再小的损失面前,商家绝对不可以说“不”。2.对待危机事件的处理,企业的反应一定要快,迅速采取相应的对策,不让不良舆论抢占先机。否则,自己就会变得极其被动。
对这起极为罕见的质量事故,施展熊痛心疾首,严厉斥责此类事故为生产者妄顾职业道德和企业道德的“犯罪行为”。他向全体员工奋笔疾书,提出“雪三耻”:不熟练地掌握操作技术和产品质量,是员工之耻;不坚持控制产品品质,是管理者之耻;不跻身先进行列,赢不到消费者的满意和赞赏,是公司之耻辱。
抓整改,雪三耻,公司的3000名员有了强烈的“震感”。经过整改,一套综合国内外先进标准,采用QCTT手法分析品质数据、提供改善依据的品质监控体系很快建立起来;一支经过分阶段、分层次,以标准书为教材而严加培训的过硬的品管队伍迅速成立。他们追求品管圈每一个细节的完美,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检测后的成品,其合格率很快得以提高,一次性成品合格率达到99%以上。
在此基础上,施展熊和副总经理卢金前向员工们提出:产品的市场强势得以企业实力的支撑,而企业实力不断提升又有赖于在市场竞争中的胜负。面对风云变化的国际市场,施展熊认为,企业的实力首先应该体现在产品的工艺设计水平上。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就是拼搏,时间就是金钱,因此,无论是“委托代工制造”的订单,还是“委托代工制造”,都必须具有相当的超前意识和创意。
公司组建了具有较强技术实力的产品开发部,并经常选派技术人员到国外进行专业培训,参加每年都举办的各种国际自行车展览会,以提高公司专业人员对国际市场技术水平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水平。施总常常教导培训班的学员:“培训是基石,发展在自我。积极认真地参与培训是为了提高绩效。”
辛勤的浇灌,使职工的创造性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一位年轻的技术干部于1991年参加了在美国阿拉海姆举行的世界自行车博览会后,自感如果将“中华”产品放在世界之颠加以比较,在喷漆工艺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回国后,他马上埋首于工艺的改善。终于,在1992年6月这位技术人士在同事们的协助下拿出了“万马奔腾”、“镭射幻影”、“夏威夷风光”等十大系列30多个喷漆新品种,得到客户的赞赏。有位客户在观看这些绚丽多彩的创意之后,马上就决定下多达数万量的1993年的生意订单。1993年夏,喷漆车间的技术人员又在反复的磨砺中创出了国际一流水准的产品,很快又得到了众多外商的青睐。
施展熊为他的员工们的创造性感到格外的高兴,他亲自撰写了嘉奖令,分别给他们以精神上、物质的奖励,并号召公司员工向他们学习。
不断追求卓越的“中华”人,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不断改进生产工艺,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使“中华”产品的设计、成样设计、生产制造技术数据的确认,都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公司自我开发的焊接机械手填补了世界同行业的一项空白。
“阿米尼”走进国际市场
1988年,“中华”与英商合作,创造出了第一个冲向世界市场的自有名牌产品“阿米尼”,从而向“委托设计制造”的高境界迈出了一大步。
“阿米尼”刚刚诞生,就以其精湛的生产技艺及优良品质,在国际市场上一展“中华”风采。其车型款式的别具一格,流行色彩的绚丽迷人,着实令客商爱不释手。客商们说:“它几乎尽集潮流产品之所长”。于是,首先在英国掀起了一股“中华轮”热,产品旋风般地覆盖了英伦三岛。
于是,奇迹发生了:曾一贯支持销售本土生产的英国著名销售厂商,不得不心悦诚服,立即改弦易辙进口“阿米尼”。
这一奇异的现象,逼得英国一家报纸在一篇评述文章中发出惊叹:“CBC的自行车轰动了英伦三岛,英国人似乎对CBC生产的自行车产生了一股狂热……”各地的客户也闻讯赶来。当年,生产设计能力还不到百万辆的“中华”竟接到了200多万辆的生产定单。
“中华轮”风驰电掣般地驶向在整个欧美市场.....
这种“借船出海”的方式,颇为国外市场上握有名牌但需要寻求新的制造商来降低价格的老板们所接受。果然,这面旗帜打出不久,马上就有MBK.S.W.SCOOT等名牌厂商发来订单定牌生产。从1985年到1987年三年间,“中华”的产品出口量呈直线上升趋势,由2.4万辆上升到33.4万辆。“中华”公司不得不压缩内销量以保证国外订单任务的完成。“借船出海”对于“中华”来说,犹如一块弹跳板,使他们飞洋过海,占领了一个个赖以发展的桥头阵地。
1986年,他们又捕捉时机开展了令世界同行为之动容的第二轮攻势。当时,做为世界自行车主要出口生产基地的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货币升值,世界货币市场也开始发生动荡。于是,一些原以日本、台湾为主要供应点的欧美厂商,开始寻觅和选择新的产品供应基地。其中,商誉卓著且又有百年发展历史的美国世稳公司(SchwinnBicycle),首先把选择自行车出口生产第3个供应点的目光投向了中国。他们遍访内地各大自行车厂家之后,把目光放在与之有过多次定牌生产交往的“中华”自行车上。
据悉,美国世稳公司曾8次派员到“中华”考察,就连正副总裁也抱着浓厚的兴趣接踵而至,并一改从不投资于外的惯例,以年销量100万辆以上的协议正式宣布与“中华”合资参股。
“中华”与美国世稳公司的携手,引起了世界自行车界巨子们的广泛关注,也使敏感而精明的日本同行十分震惊。他们清楚,此举将使“中华”在欧美市场建立起进可取、退可守的阵地,并使之在逐鹿争雄的市场战役中有了坚实的依托。日本的一家自行车的专业报刊对这一联手作了这样的评述:“CBC和世稳公司闪电式的合股联营并开始成为英国最大厂商的货主,使之’成为继台湾、韩国之后的第四大供应商而一举成名’,不愧是世界自行车(界)一颗耀眼的新星!”
“大名”产品鼎鼎大名
订单的纷至沓来、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施展熊的扩张计划有序而稳步地进行着。1990年9月6日,施展熊和他的同伴们悄然来到了深圳市场信息龙华镇,他们要在这里建设一座花园式的工厂——“中华”二厂。一切显得那么快速而又有条不紊。第一天看地,第二天签订征地合同,第三天,工程设计开始。
就这样,投资4亿元、占地1米、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项目,竟然在3天内拍板定案。1993年1月,伴随着“中华”自行车有限公司成立八周年欢庆的锣鼓,“中华”二厂建成投产,并且完成了股份制改造,继而成为深圳市一大股票上市公司。
二厂的建成投产,使“中华”集团公司的生产实力、企业素质又提升了一个层次,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单一自行车出口商。1993年,总产值为13亿人民币,出口创汇1.52亿美元。中华人以“追求卓越,追求每一个细节完美”的思想,不断地向世界的潮流产品挑战。
继自有品牌“阿米尼”风靡欧美之后,中华人又隆重推出“大名”系列产品。在1993年北京国际博览会上,“大名”系列产品轰动京城,中华人以其中重量最轻并蜚声海外的名牌“大名”系列产品奉献给国内的消费者。
与此同时,“中华”集团公司在以生产经营自行车为核心的前提下,以国际高科技为发展目标,吸引世界最新的科学技术,开拓出具有高附加值和深远发展前景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公司,合资组建了金环PS版有限公司。雄厚的经济钛合金越野赛车,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消费者。
公司根据内地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的提高,兼顾各地消费者的需求,相继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20多个城市建立了经销子公司,形成一个可以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络,实力拓展商住物业,并以大股东身份入股投资深圳民政大厦、经协大厦、成都人民商场和北京大连海鲜酒店的建设,还自北向南,参与了北京、成都、南昌、九江等城市的第三产业开发。
中华集团的多元化发展遵循“利用海外众多的分支机构和在国内投资的十多家企业,以高科技产业为重点,以其它产业为辅,适当加强主营业务--自行车产业的纵深发展”为原则。
1993年底,欧共体反倾销条例生效,中华自行车厂从此陷入困境,施展熊的事业也遭遇毁灭性的打击。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形式,“反倾销”给中华自行车厂,给深圳乃至整个中国的外贸出口带来了新的课题,连续四五场国际官司,来自英国、加拿大、墨西哥等等。官司每打一场,必输无疑。最让施展熊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加拿大的反倾销案从起诉到判决,只开了一次庭。英国的官司,准备了七八个月,请了三四个律师,花了超过300万美元的律师费,最后是输得不清不楚。判决的理由很简单,就是认定你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就是要坚决打击你。因为,中华自行车的出口占全国出口量的七八成以上。
当时,反倾销是摆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巨大课题。在当时的深圳,几乎无人能懂。施展熊也在这场风雨中增长了见识。一位国外律师在庭后对施展熊竖起大拇指:“施先生,你们虽然输了,但是,没有看过哪个国家,哪个人打这场官司,打得像你们这样漂亮!”
1999年,中国外经贸部授予施展熊先生“反倾销先进个人”的荣誉,以表彰施展熊在反倾销过程中的杰出贡献。
1999年底,施展熊悄然“撤离”了这块他为之付出17年时光的热土。但他却从不言悔,“改革就要付出代价,不管是谁付出,只要能换取今日的成功,都是一种贡献,我愿意。”
回报社会
十多年来,“中华”集团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赢得了众多殊荣:第四届全国十大最佳合资企业第一名(首次参评)、第五届全国十大最佳合资企业第二名、全国轻工业系统(销售额)200家工业企业排序第二名、中国100家最大机械工业企业、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第135名、全国十大外商投资高营业额企业、全国十大外商投资高出口创汇企业、中国轻工业出口创汇十佳企业(第一名);企业信用等级为AAA级。施展熊总经理被推选为八届全国政协香港区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深圳市政协常委、深圳市首批荣誉市民。
十多年以来,“中华”集团迎来了近30多个国家的首脑和驻华使节到厂参观。1992年,世界银行副总裁赖理爵士在参观中华二厂之后,欣然题词:你们如此高效、快速地建立起这样一座环境优美、设备先进的现代化工厂.....使我看到了投资的希望。“中华”股票上市后,世界银行外资购买中华B股350万股。
1994年9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河北厅,时任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紧紧握着一位香港客人的手。来客五十出头,温文尔雅。会见客人时所说的那几句开场白,让客人心里暖洋洋的“感谢你为支持国内教育事业办了好事。希望你今后取得更好的成绩,赚更多的钱,办更多有好事,创造更多的经验,来引导、影响大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就在这一星期前,这位香港客人代表深圳中华自行车集团公司,把1000万元人民币的支票交到国家教委负责人的手中,设立中华教育基金会,主要用于支持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他就是施展熊先生
事实上,施展熊所做的、让大伙津津乐道的不止上述这件事。在“中华”集团成为世界自行车王国之冠、施展熊自然成为“中华自行车王”后,并没有忘记要给祖国以深情的回报。因此长期以来,施展熊先生对中国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更寄予极大的关注,尤其是教育、体育事业。1993年和1994年华东、华南水灾发生后,施展熊分两次捐赠170万元,帮助灾民自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为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他积极支持集团总办的建议,开展了有工、农、商、学、兵、教师参加的中华自行车祖国南北万里行。
1994年7月,投资1000万元设立“中华育人”基础教育奖励基金,用以振兴中国大陆的基础教育,投资人民币100万元陆续在国内兴办几所中学小学。
为中国备战奥运会,五年将累计出资500万元人民币与国家体委合作组建国家山地自行车队;捐赠150万元人民币支持中国奥委会会刊“CHINASPORTS”的出版、发行。
“中华”集团投资巨款支持教育和体育事业,不仅仅是对教育事业感兴趣,更是施展熊“产业报国”思想的集中体现。施展熊颇有感触地说:“我们将通过自身的努力带动企业财团为提高国民的素质、提高国力尽一份努力。也只有在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上,国家才能健康地向前发展,这是我们企业的义务和责任。能为祖国尽一点力是光荣而又自豪的,也是一种安慰和快乐。企业家不仅仅是‘老板’,更应该是一个有责任感、有奉献精神的人……”
中国有哪些著名报刊?
1、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是中国***中央委员会机关报。
报纸于1948年6月15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创刊。
时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为华北中央局机关报,同时担负机关报职能。
同志亲笔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名。
1949年8月1日,决定人民日报为中国***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并沿用1948年6月15日的期号。
1992年,人民日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
2、《中国日报》
《中国日报》是中国国家英文日报,创刊于1981年,全球期均发行90余万份,其中,海外期均发行60余万份。
《中国日报》作为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是国内外高端人士首选的中国英文媒体,是唯一有效进入国际主流社会、国外媒体转载率最高的中国报纸,也是国内承办大型国际会议会刊最多的媒体。
中国日报传媒集团紧贴时代脉搏,坚持创新驱动,秉持“内容为王”的理念,说明中国、点评世界,不断加快海外发展步伐,完善全球采编和传播网络,向着构建世界级现代新型全媒体集团的目标迈进。
3、《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是中共上海市委直接领导的面向广大市民的综合性报纸,以“宣传政策,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为编辑方针,着眼于“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内容上,力求可亲性、可近性、可信性、可读性。
2018年3月,获“2017年百强报纸”荣誉。
4、《今晚报》
天津《今晚报》(Tonight News Paper)于1984年7月1日创刊,邓小平题写报头,彭真、题词。
《今晚报》现已发展成为每日发行对开12至16版,日发行量70多万份,发行范围遍及中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并行销海外,成为天津市目前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最有影响的一张综合类日报。
5、《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创刊于1952年12月1日,日均发行量达185万份,是广东省发行量第一、订阅量第一、零售量第一和传阅率第一的报纸。
北京奥运会期间,《广州日报》日均发行量一举突破了200万份大关。《广州日报》同时也是全国经营最为成功的报纸之一,2008年广告经营总额达22.06亿元,连续15年位居全国平面媒体之首。
百度百科-报刊
关于邮票的问题
邮票伟入我国:
1840年,世界邮政史上第一枚无齿孔邮票“黑便士”问世。
鸦片战争期间,西方传教士,商人,入侵者把邮票传入中国。但并无具体时间点。
清末,清政府发行了“大龙票”,这是我国发行的第一种邮票。
邮票在中国的发展史:
1905年,最早的中文(官方)邮票目录《光绪四年至三十年之邮票略解》在《邮政事务通报》内发表。
中国最早的邮票商社出现在1909年,一是上海的李辉堂,一是福州的"世界邮票社"。
1914年7月,福州集邮界在"福建展览会"上展出了中外邮票,成为中国首次以集邮为目的的展出。
1918年4月,由集邮者在常州公园举办的"邮券展览",成为中国首次竞赛性的集邮展览。此后,各地集邮组织亦都举办过不同规模的集邮展览。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48年5月中华邮政总局与新光邮票研究会在上海合办的"交通部邮政总局邮票展览会"。
1922年,第一个民间集邮组织神州邮票研究会在上海成立(后曾发行《会刊》)。
1926年,中国人的集邮文献周今觉主编的《邮乘》首次在国际性邮展(美国)获奖(特别铜奖)。
1933年,集邮家姜治万先生《中国首航封》邮集在比利时布鲁赛尔首届航空邮展中获得银奖,成为中国参加国际邮展并获奖的第一人。
1934年,中华邮政开始设立“邮票特销课”。
1948年,中华邮政在南京首次举行专门邮展。
1950年,中国的官方邮集首次出国(赴捷克)展览。
1955年,中国集邮(总)公司在北京开业。《集邮》杂志创刊。
1957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由国际集邮联合会(FIP)支持的国际邮展(苏联),姜治方获金奖。
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
1983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第一个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成立。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参加国际集邮联合会和亚洲集邮联合会(FIAP)。首次举行全国邮展(北京)。
1984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FIP赞助的世界邮展(西班牙),陈湘涛、林崧获大银奖。
1985年,中国邮票博物馆开馆。
1987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FIAP赞助的(第三届)亚洲邮展(新加坡),常增书获大镀金奖。
1989年,允许个体工商户经营邮票和集邮品。台湾省集邮家首次参加全国邮展(北京)。
1996年,第9届亚洲邮展在北京举行,中国集邮家沈曾华获国家大奖。
1999年,中国`99世界邮展在北京举行,沈曾华获国家大奖
邮票的分类:
中国邮政的邮票分为三类:普通邮票/特种邮票/纪念邮票,另外还有香港邮票/台湾邮票,世界万国邮联正在酝酿推出世界统一邮票,拟首先在奥运会上使用,其他国家的邮票种类大体也是这三类,另外还有军邮,免费邮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