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圣火护卫战-北京奥运会奥运圣火
青岛奥运火炬传递观后感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盼来了奥运圣火传递到青岛的那一天。每一名岛城市民火热的心儿都激情荡漾,因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实现了“百年奥运”的梦想,圣火传承着奥运精神来到了我们中间。
7月21日,北京2008奥林匹克火炬接力青岛站传递活动起跑仪式在青岛奥帆中心举行。这里面面迎风飞扬的各国国旗和五环旗,把整个奥帆中心点缀的色彩斑斓。一艘艘白色帆船荡漾在碧海蓝天;一张张灿烂而充满期盼的笑脸,绽放,再绽放。青岛奥帆中心起跑仪式现场已经汇成一片激情四溢的欢乐海洋。
8点,起跑仪式开始了。圣火护卫点燃了第一棒火炬,此刻,震响的锣鼓、飞驰的轮滑、舞动的旗帜,交织在一起,表达着岛城人民心中的欢乐和激动,海面上也升起五色的彩烟。
上午8点08分,随着首棒火炬手——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帆板银牌获得者、中国第一个帆板世界冠军张小冬,高举“祥云”火炬,在奥帆中心丈量大厅码头起跑,“祥云照山东,圣火耀青岛”,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山东省第一站——青岛站传递正式开始。我的心也随着张小冬脚步的节奏,激动地跳跃着,几个月来就盼望着一天,今天终于盼到了。
8时10分,北京奥运圣火在青岛奥帆中心登上了“青岛号”大帆船,在十多艘快艇的护航下,“青岛号”起航了,开始了“祥云”在大海上的1000米的航程,这是奥运圣火境内首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海上传递。火炬手郭川站在大帆船上,双手将火炬举过头顶,火炬燃烧的火焰在海风中跳动,海面上船艇喷洒水幕为火炬传递加油。
四位火炬手的海上传递结束后,开始了陆上传递。沿途市民们拿着变换的奥运火炬图案、舞动着国旗和奥运五环旗,快乐兴奋地呐喊。
这次火炬的传递活动,我也有幸加入到了庞大的观众团队。在香港中路上,我身穿印有“BeiJing2008”和“中国印”的T恤衫,脸上贴着心形的国旗,头上系着印有“中国加油,奥运加油!”的红丝带,手里舞动着中国国旗,激动地等待圣火的到来。
不知人群中谁喊了一声“来了!来了!”。霎时,鲜艳的国旗,各色的五环旗,大旗小旗一起舞动起来,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伸长脖子,用尽全身力气高呼口号,“中国加油!奥运加油!”的口号响彻云霄,我也激动地喊了起来。警车开路,后面是花车车队,花车上的拉拉队员舞动着彩穗,和路上的观众们互动,青岛市奥帆委副主席臧爱民也从车窗里探出头来,微笑着挥着手和我们一起高呼口号。
123号火炬手就在我的面前,他穿着崭新的火炬手服装,高擎着带有中国印的祥云火炬,脸上泛着红光,显然他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激动万分。122号火炬手来到了跟前,他们微笑着,猛地一击掌,在观众们的欢呼声中,123号火炬手点燃了火炬,然后他们高举火炬摆出胜利的姿势。火炬燃起来了,象征着奥运精神的火炬燃起来了。他高擎着火炬,一边慢跑,一边向观众挥手,这时马路对面的腰鼓队敲起了欢乐的鼓点,观众再次挥舞着旗子,高喊“中国加油!奥运加油!”我踮着脚尖,挥动着国旗,用高八度的声音高呼着口号,我多么想让祥云火炬把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奥运会圆满成功的祝愿带到北京,带到世界各地。
最后一棒火炬手是夏耕市长,他一直跑到火种回收仪式现场,并点燃了圣火盆。圣火熊熊燃烧,象征着青岛市民决心办好奥帆赛的激情在燃烧。夏耕市长的讲话也表达出了全市人民的共同心声——相约北京,扬帆青岛;当好东道主,办好奥帆赛。
“琴屿飘祥云,帆都迎圣火”,259名火炬手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传递“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梦想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怎样做最好的党员
优秀在比较中产生。即使最优秀的***员也生活在我们身边,有着和我们一样的喜怒哀乐。他们之所以能做得更好,不是因为他们卓越,而是因为他们在处理问题、面临选择时,能自觉超越个人情感,将对群众的服务与奉献落实到自己日常的工作与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去。
启示之一:最好的党员怎么想
越能体会奉献的意义,越能读懂党员的含义。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驻守在此的西藏公安边防部队官兵因高寒缺氧,长年透支生命,透支健康。据已发病例统计,全区公安边防部队官兵患高原性心脏病140余人,高原性风湿病近200人,有高原性肺水肿发病史90多人,官兵中白发、脱发、指甲凹陷、红细胞增多、肝大、脾大等常见高原性疾病更是极为普遍。在藏工作10年以上,患高危性高原性疾病的概率高达20%,回内地后有2至3年的生命危险期。曾在阿里工作过的干部刘某2003年转业回内地,不到三年就病逝了,且病因不明。仅2001年以来,全区部队就先后有21名官兵突发高原性疾病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原阿里边防支队的扎西顿珠同志入伍19年来,一直工作战斗在阿里高原的边防线上,因严重缺氧和过度劳累,于2005年11月17日在基层检查工作时,突发高原性心脏病,殉职在自己钟爱的边防事业上,年仅37岁。
从他们身上折射出雪域边防官兵共同的一个特点:就是把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在具体的日常工作之中。大多数时候,我们不必面临像扎西顿珠同志那样的生大取舍,但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大家”和“小家”的矛盾。当一边是工作需要,一边是有个人私事需要处理时,怎么选择?是选择处理个人私事,还是先把工作做好?奉献往往是和取舍联系在一起,没有取舍,就体现不出奉献的真正价值。做最好的党员,越是有矛盾、越是有冲突,就越要选择有益团队而不是满足自己。无怨无悔做奉献,就是军人价值之所在,党员含义之所系。
我的面前没困难,困难面前还有我。2008年,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承担北京奥运会火炬登顶珠峰安全保卫任务。接受任务后,总队组建60多人的奥运火炬运送护卫特勤队,从海拔5000多米大本营到珠峰沿途护卫火炬登顶,其中30多名特勤队员到达海拔将近7800米营地,10名特勤队员护卫火炬到海拔8300多米营地,几名特勤队员先于火炬登顶前近2个小时到达珠峰进行警戒。在海拔8844米的世界最高峰,稀薄的氧气,险峻的山势,极度的严寒,对这几名特勤队员是一场生考验。虽然登顶前,他们进行了严格的训练,精心的准备,但是突变的气候带来的变数仍难以估计。面对考验,特勤队员不畏生,挑战极限,最终圆满完成任务,被称为“史上最牛火炬护卫手”。
这样的工作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工作中,我们也经常遇到同样的情况,尽管单位对你的这个岗位,在某些方面并没有明文要求你如何去做,但是,假如你不去做好就会失职,就会影响单位工作,甚至造成损失时,你就应该把自己当成工作的主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以“不缺位”去做好本职工作,以“做到位”去保证工作质量,以“不越位”来遵守纪律和程序,以“能补位”将主人翁精神发挥到极致,因为最好的党员都是肩膀最硬的人,在最好的党员面前没有困难,在困难面前有最好的党员。
不是被动应付,而是自动自发。裴奕,女,现任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教导大队大队长,中共西藏自治区第七届委员会候补委员,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1998年,同许多地方大学生一样,她怀着对警营的憧憬,入伍来到西藏边防部队。2005年,裴奕调任帕里边防派出所所长,成为全国公安边防部队旗帜单位的第一位女主官,担子重,压力大。创业难,守业更难,如何保持荣誉、发扬荣誉成为她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为了带领全所官兵再创辉煌,裴奕自我加压,学习工作中她带头走在前面,训练执勤时她带头冲在前面。2005年公安边防部队实施爱民固边战略,为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她走村入户,与驻地农牧民群众话家常,交朋友,被辖区群众亲切地称作“高原上的格桑花”。付出总有收获。2005年,裴奕同志光荣当选中共西藏自治区第七届委员会候补委员。2010年走了支队级单位主官岗位。
最好的党员,绝对是“全力以赴”的人。在工作中,当一项任务交待下去后,经常会听到一种反馈:“我尽力而为。”说这种话的人,其工作成果往往会大打折扣。与此相反,优秀的人,信奉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全力以赴”,并因此取得很突出的成绩。
启示之二:最好的党员怎么干
不干则已,干就干到最好。总队政治部副主任周建军,人称“高原牦牛”。2002年援藏到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放**出身的他,之前对摄影摄像并不精通。刚调到总队政治部宣传处工作时,还有些不适应。为了尽快提高专业技能,他加班加点研究摄影摄像知识,主动与报社、电视台的记者交朋友,虚心请教新闻报道方面的技巧,很快成为总队宣传报道队伍里的行家里手。每次参加总队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他都一手拿着照相机,一手拿着摄像机,像参加百米短跑一样,跑前跑后,常常累得气喘嘘嘘,“高原牦牛”的外号由此得名。2008年,为了真实记录部队官兵护卫奥运圣火顶登珠峰的历史瞬间,他在珠峰脚下连续工作1个多月,不顾高寒缺氧对身体带来的严重不适,随队上到海拔6500的前进营地,用手中的相机拍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如今周建军同志虽然已经担任总队政治部副主任,作为西藏边防“第一记”的他,仍忙碌在宣传工作第一线。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优秀不优秀,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最好的党员来说,做事只有一个衡量标准,那就是做就做得最好。在他们的眼中,工作没有高下之分,也无贵贱之别,能在人人厌倦的地方不厌倦,能将平凡的事做到不平凡,就是最好的党员。
讲能力,更讲认真。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总队长欧洛布穷对工作是出了名的认真。走上总队领导岗位后,他几十年如一日,20年来从未休过一次假。2008年,在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关键时候,欧洛布穷总队长来到珠峰大本营,组织指挥火炬护卫行动,一蹲就是1个多月。“护卫奥运火炬顶登,责任重,压力大,有时晚上做梦都在想这个事。” 作为军事主官,他既感光荣,又感到任务艰巨。为了圆满完成任务,他身先士卒,上到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每天都要经历恶劣气候和生考验。在前进营地,鞋子冻得不能穿,每天起床后都要在炉子边上烤半个小时。更惊险的是一天夜里,他听到冰层“嘎嘎”作响,第二天发现冰层裂开两厘米左右。在奥运火炬登顶前夕,他的妻子在医院接受心脏搭桥手术,儿子打电话央求他到医院看看,部局、公安厅领导也几次劝他抽时间去一趟,他说:“这是关键时刻,我得和我的兵士在一起!”奥运圣火成功顶登后,由于长时间高寒缺氧和烈日暴晒,他血压上升,嘴唇发紫,脸上也掉了一层皮。
不是每名战士都能当将军。但有一点我们都能做到: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做一名最好的党员,如果不能对一个国家负责,就要对一个单位负责;如果不能对一个单位负责,就要对一个部门负责;如果不能对一个部门负责,就要对自己负责。认真负责的精神永远是***员最优秀的品质之一。
有一流干劲,还有一流的方法。吉隆边检站副政治委员李兴建2009年参加全国公安边防部队政工业务比武,获得理论考试二类总队政委岗位第一名。笔者作为当年参加政工比武的带队干部,对此深有感触。长期以来,西藏边防总队官兵都有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认为只要参加全国比赛,西藏官兵没有拿奖牌的可能。但李兴建却打破了这种说法。当然也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在比武前集中培训的45天时间里,李兴建与其他3名参赛选手,抓住一切时间学习,他们每周只休息一天,每天从早上起床到晚上10点都在一起集中学习。为了巩固学习效果,李兴建还总结出了“先粗后细,先易后难”的强化学习记忆法。每天集中学习结束后,回到宿舍,他把一天学习的内容默记一遍,对没有理解或容易出错的地方,用本子记下来,第二天在学习新内容的同时,把头天没掌握的题目拿出来,反复做,强化记。功夫不负有心人。刻苦地学习,加上科学的方法,终于让他登上了领奖台。
工作中必须有干劲,因为这是把事情做好的基础。但如果光有干劲,而没有有效的方法,就可能变成蛮干,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不到应有效果,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害。成功=“笨功夫”+“巧心思”。如果有了一流的干劲,再加上一流的方法,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启示之三:最好的党员怎么学
学得精彩,才能干得出彩。我们来看吉隆边检站办公室主任李呷呷的成长经历带给我们的启示。2000年,刚刚参加工作时,李呷呷与普通入警地方大学生一样,既感新鲜,更觉得陌生。在最初的两年时间里,他被安排到执勤点工作,语言不通,工作单调,一度感到困惑。一次他主动找站领导谈心。站领导对他说,执勤点工作虽然枯燥、单调,做好了,也能出彩。一次真诚的交谈,对他触动很大。从此,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一年内学好藏语,两年内学好尼语。这之后,只要执勤空隙,他都找来相关书籍,从最简单的字母学起,很快学会了常用的字句。一次站里与尼警会晤,李呷呷主动请缨,担任翻译。不想,却出了问题。平时从书本已经掌握的字句,在实际对话中,却听不懂了,也讲不明白。这让他意识到,语言只有在实境中学习,才能真正做到运用自如。这件事促使他调整了学习方法,一方面继续加强书面语学习,另一方面寻找一切机会与尼泊尔人交谈。如今,李呷呷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藏语,也能说一口流利的尼语,成为吉隆边检站当之无愧的“第一翻译”。声名远播尼境。现在,只要一提“呷呷”大名,尼泊尔边民都知道。
李呷呷的成功虽然平常,却非偶然。学与干密不可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吸收更多的养分充实自己,并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真正干得“出彩”。我们不妨算算,我们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到底有多少?我们可以问问自己,上个月我读了几本书?参加过几次相关的学习和培训?我的收获和提升在哪里?做一名最好的党员,我们要记住这样一个道理:我可以闲着,但我的竞争对手永远不会,要想干得出彩,必先学得精彩。
会读“有字之书”,更会读“无字之书”。有一位老学者,花费了17年的心血,研究出了一项“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成果: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是吃牛肉的。这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花了那么多时间,用了那么多经费,就研究出这样的东西。这样的结论有意义吗?能创造什么价值?所以,不是所以学习和研究都有价值。只有我们懂得了和实践的结合,明白了什么知识才能为我们所用,我们才会把握学习的诀窍和根本,知道过滤和选择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西藏边防总队原后勤部营房处处长布德,大学生入警,学的不是建筑专业。第一次接触营建项目,摸不着头脑。但是他喜欢学、善于学习。2001年,总队实施解困工程,为了学习营建实际经验,他深入阿里边防支队蹲点工作一年。蹲点期间,布德吃住在建筑工地,并坚持每天在笔记本上记下一天的心得收获。长期坚持不懈地实践学习,使布德同志成了一名营房建设方面的专家。
工作中,总有一些我们不熟悉、不擅长的,这并没有关系,关键在于我们愿不愿意去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可以从实践中学。只要我们愿意去实践,总能找到学习的方法和窍门,学到更多新知识,哪怕是在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照样能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