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奥运会VS荷兰-朱婷 奥运
朱婷初进国家队被如何看待?
就是被认为并不能堪当大任的人,因为朱婷在当时的中国女排并不算是一个太高的人,而且实力也是比较一般。朱婷初进国家队是被非常看好的,因为她已经在进国家队之前都崭露头角了,所以郎平非常的看重她,对她下了很大的功夫,一直去训练她。
朱婷
初进国家队进攻为强项,一传也是饱受煎熬。朱婷能够被郎平相中,起初还是因为她的高点进攻。到了国家队时,郎导让朱婷扣了两个球,扣球之后郎导对于朱婷的进攻还是非常满意的。但是,在中国女排的战术体系里,主攻是要接一传的,哪怕是进攻核心。
像李盈莹一样,朱婷初到国家队,她的一传也没有练出来。除了平时对朱婷大运动量的训练之外,极具魄力的郎导,也敢于在比赛中,让朱婷直接来承担六轮一传。那个时候还有瑞士女排精英赛,这种商业性的邀请赛,也最适合锻炼球员。可是,场上的朱婷接完一传之后,进攻也受到了影响,有些首尾不能兼顾的感觉。
很多人都说朱婷是天选之子
身高1.98米,摸高3.27米,当一般的排球运动员扣球点最多达到2.9米时,她却能达到3.1米。就问这样的高度,惊人不惊人?作为主攻,超高的扣球优势让她如有神助,总能在关键时刻化腐朽为神奇。还记得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半决赛时,中国队对阵荷兰队,在比分落后的时刻,朱婷高呼“把球给我”,凭霸气四连扣,扭转了战局。
而她那个傲娇的眼神从此“出圈”,被网友们称为“王之蔑视”。暴力扣球火遍全球,朱婷也因此成为对手的“眼中钉”,不突破就意味着被攻破。为此,她在保持扣球长板的同时,努力克服身材劣势,苦练“下三路”,直到防守、进攻、拦网样样精通。每次起跳后,朱婷甚至能根据对手的反应决定下个球怎么打。
结语
如今郎平终于培养出了自己最骄傲的学生,让朱婷扛起了中国女排的大旗,说不定假以时日,朱婷的妹妹也会成为中国女排的种子选手。从寒门走出的排球明星朱婷,几乎不可复制,但女排后继有人,而且女排精神却是一代接一代不断传承,永远不会消逝。
朱婷原可再为国争夺荣耀,却在土超太拼伤了手腕早早退落,值吗?
世联赛并非中国女排终极目标,意、塞主力没来,朱婷带伤血拼是否值得?
我记得在一次排球栏目的采访中,有专业的排球教练曾提到:“ 像超过100公里时速的进攻扣球对手腕的冲击力是非常大的,朱婷等球员现在基本是靠速度、技巧来打,并不是一味去发蛮力扣。 ”球迷们也从一些中,看到朱婷扣球时甚至把球打扁的情况,但这种重扣并不是发生每一次的进攻中。
1.世联赛的目的在于练兵,意、塞主力没来朱婷血拼也没用。 中国女排的终标目标只有一个:东京卫冕!世联赛只是郎平的一个练兵场,虽然前半程比赛中国队的成绩并不理想,替补球中的发挥也超出了郎导的想像, 但郎平自己都说:“这次是算是来对了。” 刘晓彤、刘晏含、王梦洁等球员的真实水平、当下能力都被摸得一清二楚。 主力球员在技术层面确实比替补高出一个档次,她们考察的是实战磨合的状态。
朱婷在首场打荷兰时还能够有高点暴扣,但第二场对多米尼米,一个是其队中有卡斯蒂略这样的世界级自由防守,另一个多米尼加的进攻也经常轰出90公里, 甚至是100公里的扣球时速,这个对朱婷拦网时手腕的冲击力是非常之大的。 朱婷在后半阶段的进攻似乎也是不敢于发力,手腕肯定是有些反应。 出于保护朱婷的目的,郎平换上了李盈莹。
第三场对阵意大利,郎平也直接雪藏了朱婷,没有派其上场。东京奥运会,中国女排的主要对手还是全主力的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 而意、塞两队在世联赛上都是派出了青年军, 朱婷在手腕出现一定反应的情况下,与这些连替补都算不上的意、塞球员血拼,且在距离奥运会时间如此之近,一旦手腕伤势加重, 那谁在东京来对轰埃格努、博斯科维奇?世联赛重要,还是奥运会重要?
征战排坛已2个奥运周期,朱婷成各队研究重点对象,不是下滑而是有所适应。朱婷代表国家队征战国际比赛已经走过里约、东京两个奥运周期。在袁心玥、龚翔宇等其他攻手成熟相对较晚的情况下,朱婷往往是中国女排的全队“一点攻”。 2个奥运周期近8年的时间还摸不到你一点规律,这个几乎是不可能的。
1.朱婷是出下现下滑,还是对手对其越来越熟悉? 朱婷没有出现明显的下没有迹象,27岁也是一个球员正值当打之年的年龄。朱婷作为中国女排的核心进攻点,在里约奥运会时可能大家对她都并不是很熟悉, 用郎平的话来讲:“那个时候的朱婷还有点奇兵的意思。” 然而,2016年之后,朱婷代表国家队打了近5年比赛了,特别是她又加盟了瓦基弗银行征战欧洲联赛。 朱婷在电视采访中还谈到:“自己有时候打球实在是没招了,就发信息给郎导求教。”
土耳其联赛是女子排坛最高水平的联赛,联赛中也不乏大牌云集。 天天与你对打,朱婷就是再强大,她的习惯性扣球线路也会被对手所熟悉。 举一个乒乓球方面的例子,日本的伊藤美诚发球极为怪异夸张,她击败了除陈梦之外的所有女乒主力,朱雨玲还在第二次与其交手时,吃下了伊藤14个发球以至于惨败而归。 但伊藤在其日本国内却与队友们打得异常艰难,这些古怪的发球也几乎不起作用。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与伊藤对抗的这些队友, 几乎是从小跟她打到大,伊藤所有的花招她的队友们闭着眼都能猜到, 反而造成了伊藤在其国内越来越难打。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朱婷,朱婷天天在欧洲与欧美球员打联赛、交手,这些人对她也会越来越适应。李盈莹之所以还能有奇兵效应,就是她主打国际比赛的场次还少,又没有加盟欧洲联赛,她的扣球线路、节奏、落点让对手还有些摸不着头脑。 如果李盈莹天天欧洲联赛中与欧美球员训练、对抗,你觉得她的进攻还会这样势如破竹吗?
朱婷手腕受伤,影响到她的职业,是她太拼了,不,应当是扣球时用力不当。伤是顶尖运动员的苦脑,哪一个有成就的运动员不是一身伤。不拼,能取得成绩吗人生能有几回博?朱婷拼出了成绩,值。
土耳其朱婷只进攻,连一传都不接,遇弱队全都休息,怎么就是在土耳其伤的
讲真,运动员受伤是不可避免的。
重点是看受伤之后怎么对待运动员的。
朱婷在土耳其联赛受伤之后很多轮休,可以更好地养伤和恢复。
但是回到国内呢?在母队河南打到休克;
在天津队即使受伤还要带伤上阵;
在国家队还要经常干自由人的活去擦地板,这种扑救,你想想1米98的身高这样扑下去救球,其实更容易伤到手腕或者让手腕伤上加伤。
这样的情况下,伤势能好吗?
综上,这个问题提问的就是在带节奏或者推卸责任。讲真,运动员
受伤是不可避免的,重点是看受伤之后怎么对待运动员的。朱婷在土耳其联赛受伤之后很多轮休,可以更好地养伤和恢复。但是回到国内呢?在母队河南打到休克;在天津队即使受伤还要带伤上阵;在国家队还要经常干自由人的活去擦地板,这种扑救,你想想1米98的身高这样扑下去救球,其实更容易伤到手腕或者让手腕伤上加伤。这样的情况下,伤势能好吗?这个问题提问的就是在带节奏推卸责任。
里约奥运会朱婷一点夺冠,19世界杯多点夺冠,大家认同吗?
里约奥运22岁的朱婷简直是独一档的存在。即使是荷兰、塞尔维亚、美国这样的强队,其攻手的个人总得分也远不及朱婷的179分。用郎平的话来说:“朱婷那个时分还不是被各队太熟习,有点机密武器的意义。”
里约奥运郎平主打“朱婷一点攻”,2019世界杯则完成了多点开花战略。
如今球迷回想“朱袁张”这支女排的辉煌成果,就是得益于“郎婷盛世”。没有世界级教练郎平的运筹帷幄,没有顶级攻手朱婷的高点强攻,中国队很难在里约奥运逆袭夺冠。
2016朱婷高点强攻傲视群芳,2018一点攻形式显疲软。里约奥运会四分之一决赛中巴大战,看似郎平换下了进攻乏力的惠若琪,在主攻位换上了奇兵刘晓彤,张常宁则被推上了接应位置。我们不能承认刘晓彤、张常宁为球队增加了进攻火力,但从整个得分状况来看,刘、张二人只是起到了分散朱婷重扣吸收力的作用,东打一枪,西开一炮,不是球队的主要进攻火力点。当时巴西女排的“黑白双煞”法比亚娜、塔伊萨为世界上拦网最强的副攻了,但是朱婷面对她俩的高拦网,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从“黑白双煞”面前打超手进攻轻而易举。
打到半决赛,荷兰、塞尔维亚两支球队的边攻手加起来,总得分还没有朱婷高。也阐明了朱婷这一个强攻点,实践上起到了“一个顶俩”的作用的。直到东京奥运会,郎导还说我们这支球队曾经习气了由朱婷来一锤定音。但这种朱婷“一点攻”形式,到了2018年世锦赛时,就显得有些独木难支了。这里边有两个缘由:第一,朱婷2018年在欧洲打联赛,其强攻的线路、手法被欧洲球队所熟习;第二,2017年全运会,徐云丽在竞赛中受伤,作为当时球队的第二得分点,“南长城”无缘2018年世锦赛。
而颜妮更多的则以拦网著称,进攻的打破才能与徐云丽还是有一定差距,袁心玥2018年只会一条大斜线从头打到尾,扣球的力气、速度与如今完整不可同日而语,张常宁受膝伤影响,失去弹跳,进攻端火力全无。因而,球队只剩下朱婷一个进攻点,2次负于意大利之后。郎认识到靠朱婷“一点攻”,中国女排已很难在世界大赛上拿到奖牌了。这才有了后来2019年世界杯时,袁心玥、张常宁、龚翔宇等人的多点开花。的确,在2019年时包括李盈莹在内的这些攻手的个人实力,还是得到了提升的。特别是袁心玥在中巴一战中,个人还砍下了26分,突破了中国女排副攻在三大赛上的得分记载。
顺风球“朱婷依赖症”得到缓解,而打逆风球中国女排场上显然仍无中心。
2019年中国女排在破解“朱婷依赖症”上,的确让球迷们觉得到大为改观。不要说主攻、副攻、接应这些攻手,就是二传丁霞的二次球进攻也十分有要挟,我们以至以为中国队各个点都能强攻下球。但是11连胜的背后,我们并没有真正处理“朱婷依赖症”,东京奥运的失利就阐明了一切。
朱婷腕伤加重后,场上中心并没有明白。东京奥运会朱婷腕伤严重到无法发力扣球,但是曾经习气了朱婷为进攻中心的这支球队,显然对中心呈现问题后,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袁心玥轮至后排被自在人换下场时,还说:“朱姐的伎俩一会就好了。”从这句话我们看出来,球员的对朱婷强攻的依赖、肉体的依赖有多深化骨髓。事实上也是这样,顺风球时有朱婷在场,各个点都能做到多点开花。而东京奥运会遭到土、美、俄强力冲击,呈现逆风球时,朱婷不能打之后,教练组及场上球员关于谁成为新的进攻点是有所踌躇的。
直到输掉前三场被提早淘汰之后,这才主打了李盈莹+张常宁的首发主攻阵容。当年“黄金一代”的进攻中心赵蕊蕊受伤之后,替补上场的张萍反倒是创下了副攻在奥运会上的得分记载,一个砍下25分,出色地填补了这个空缺。而朱婷受伤后,显然在前三场上,球员对朱婷的肉体依赖没有完整摆脱,教练关于大胆起用安康球员、起用新人还是偏晚的。
从里约夺冠,再到2次世界杯登顶,朱婷在近8年的时间里,为中国队再创辉煌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我们也要思索到,27岁的朱婷要面临手术期,她的腕伤到底可以恢复到什么水平尚未可知。中国女排要习气于“无郎平”、“无朱婷”在场的状态,每一个球员都要把本人的攻击力和才能打出来。
意、塞两队也并没有在东京奥运会夺冠,阐明了一支球队仅靠“一点攻”也是不行的。希望朱婷早日安康回归,李盈莹、张常宁也能挑起进攻中心的重担。大家赞同以上剖析吗?